×
河北农业大学学报

一种信念 十载坚守——记河北农业大学“接力果

一个约定,始于一个班级;一场接力,始于一个春天。

2011年4月1日,光明日报刊发通讯《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》,报道了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,在同学病逝后15年里一直默默照顾同学父母的故事,引发了社会广泛赞誉。“果树9301班”成为传递爱心、践守承诺的突出典型。一年后的3月4日,一个由学生们自己命名的“接力果树9301班”志愿服务团成立。

十年来,河北农大22个学院都成立了“接力果树9301班”志愿服务团,注册志愿者达名,参与志愿活动余人次,志愿服务时长达小时,“农大式”排队乘车、“小红帽微服务站”、“朝夕相伴”送温暖、牵手成长计划等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校园弘扬雷锋精神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。“接力果树9301班”志愿服务团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、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等40余项省级及以上集体、项目和个人奖励。

按需定制 服务师生

河北农大西校区位于保定市西南郊,远离市中心,公交车是2万多名学生往来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,加之学校周边还有几万名居民,乘坐公交车时的拥挤状况几乎每天上演。为此,园艺学院团总支发起了“礼让乘坐公交车,我与文明同路行”活动,志愿者们开始义务组织大家排队乘车。

志愿者们耐心劝导和率先示范,活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配合和支持。学校周边的公交站台上没了推搡争抢,没了摩擦争吵,上车更顺畅了,人们的心情也更顺畅了。后来在没有志愿者的情况下,大家也已习惯了不急不躁、自觉排队等待。

志愿服务团始终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,扎扎实实为师生办实事、解难题。围绕教师实际需求,结合实际情况,面向退休老教师和在校教师,以教师节、志愿者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“我为教师敬杯茶”“我为教师献朵花”等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。其中,林学院志愿服务团与一位退休老师的“心心相连,朝夕相伴”送温暖活动,演绎着师生之间浓浓的情意。

学校退休独居老师祁振声双眼失明,生活不便。自2016年起,林学院志愿服务团开始了陪伴祁老师的活动,从每周两到三次,到后来每天一次。他们帮祁老师买菜、做饭、打饭、打扫卫生,陪祁老师散步、读书、聊天、体检、理发,给祁老师过生日、拿药、送医等。

祁老师一直希望将一生的研究成果结集成书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祁老师口述,学生们记录成电子稿。学生们再进行口述、祁老师再校对,学生再修改、再校对。2021年,《草本植物考据学》一书正式定稿。

几年来,陪伴祁老师2000多天,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,志愿者换了一届又一届,爱心传递从未间断。

2014年11月以来,志愿服务团创建“小红帽微服务站”,以“点滴服务、从我做起”为口号,为广大同学提供失物招领、志愿修车、小红帽信箱、课本代代传、衣物捐赠等志愿服务项目,累计为广大师生提供志愿服务5000余次,帮助千余名同学找回失物、修理自行车,收到捐赠图书余册,毕业捐赠衣物余件。

爱心接力 奉献社会

孤儿院、敬老院、中小学、贫困村是志愿者们活动的主战场,他们将温暖渗透到校内外的各个角落。

2012年4月,在唐县特教中心,12岁的智障男孩小新(化名)最想做的事是“看大老虎”,一位8岁的聋哑儿童最大的心愿是“吃汉堡包”,还有一名14岁的身体残疾的孩子一直想“看看大学什么样子”……这些事深深地触动了河北农大的志愿者陈登宁,他发起了一场“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”活动。志愿者们拉赞助、招募新成员,组织这些孩子转动物园、吃肯德基、逛大学校园……从早上刚下车见到志愿者时的畏惧退缩,到后来朋友般的熟稔自在,到最后分别时眼含泪水不肯上车,感动在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心中涌流。

“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”活动开展十年,惠及保定市22个县区的800余名特殊孩子。当初发起活动的志愿者陈登宁毕业后创办了“保定宁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”。这是一家福利企业,聘用了大量的残疾人员工。此外,陈登宁还长期资助了涞源、涞水、阜平、顺平、易县等地的贫困儿童20多名,累计资助贫困儿童200余名。

志愿服务团积极带领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大型志愿服务活动,先后选派23批共400余名志愿者服务雄安新区建设;组建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,以多种形式参与疫情防控;50余名志愿者扎根新疆、西藏、贵州等地区;选派58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冬奥志愿服务。他们还参加保定市“洗城净天”行动、“暖冬行动”、“保护母亲河”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,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、服务春运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,在传播志愿互助精神的同时助力地方发展。

上一篇:走好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——记河北农业大学李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