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:生态治理褪伤疤 矿山披绿美如画
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,河北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持续推进矿山环境建设。治理和生态修复。截至2020年底,河北省绿化恢复主体已流失露天矿场3705处、24.89万亩。许多过去千疮百孔的山,现在都披上了绿衣。
八月,秦皇岛市的齐云山绿意盎然,青翠的树木在风中摇曳,如瀑布般倾泻而下,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。
然而,几年前,这里看起来不一样了。 1980年代,由于采矿作业,齐云山体遭到破坏,形成了20多个矿山。水土流失严重,造成植被破坏、沙尘暴等生态环境问题。
为实现“还山还民,还绿还民”的目标,2017年7月,秦皇岛启动齐云山生态修复工程,规划建设城市广场等一系列公园,打造户外乐园、悬崖酒店、温室花房、儿童王国等多个景观节点。如今,这里植被茂盛,山清水秀,鸟语花香,空气清新,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系统。
治疗后的齐云山一景。 (刘文浩摄)
河北作为矿业大省,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。最多有2万座矿山,曾是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很多地方的人民聚敛了足够的钱财,但也面临着山体破坏、植被破坏、河水污染等问题。
近年来,河北省深入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工作。 “我们先后开展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、露天矿山污染三年连续整治等专项行动,有效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。”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河北把矿山综合治理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、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要抓手。着眼“减量”,坚决关停取缔;聚焦“集约化”,实施整合重组;围绕“生态化”,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。
在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同时,河北省还规划了矿山管理“后半篇”的布局。河北省按照“林、农、草、草、建、景”的原则,探索总结矿山复绿、农用地、建设用地、空间再利用。休闲公园、人文景观、矿山治理、矿山公园等多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。
邯郸武安市曾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之一,全国四大铁矿基地之一。 1990年代后期是矿业发展的高峰期,武安市拥有各类矿山近2000座,矿山3000余座。由于矿山开采占用废渣尾矿、植被破坏、地面沉降等原因,占地近20万亩。
为修复矿山环境,党的十八大以来,武安市共投入治理资金3亿元以上,修复修复露天矿山255处,占地亩。其中,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已建成集文化、体育、农业、生态、休闲于一体,可观可休闲的“生态休闲体验区”。每天的最大游客人数超过50,000人。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典范。
武安九龙山生态修复后的新面貌。 (李树峰摄)
唐山迁安市,因矿而生,因钢而兴。铁矿开采成就了迁安的辉煌,留下废弃矿山生态债15.3万亩。迁安市将矿山修复与乡村振兴、现代农业、休闲旅游有机结合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等产业。截至目前,迁安市已完成矿山绿化和复垦近3万亩。正在恢复管理中的金陵矿山,在建设矿山公园的基础上,力争用5至10年时间,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生态园。
从开矿卖矿到养山绿化,河北探索了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文化、旅游、养老、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,彰显了河北的美丽。行业的繁荣。一幅幅文明古朴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的美丽画卷,在燕赵大地缓缓展开。
下一步,河北将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,开展矿山综合治理,分类实施封禁、整合重组、恢复治理、规范管控、严格管理。控制增减库存,力争到2021年底,淘汰剩余625家责任主体,完成露天矿场管理。 (记者郭亚茹)
来源:新华社
上一篇:8月12日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
下一篇:没有了